4.4 KiB
4.4 KiB
恶意代码防护
一、恶意代码的预防
了解恶意代码的概念、传播方式及安全策略、减少漏洞和减轻威胁等针对恶意代码的预防措施。二、恶意代码的检测分析
理解特征扫描、行为检测的区别及优缺点;
了解静态分析、云动态分析的概念及区别。三、恶意代码的清除
了解感染引导区、感染文件、独立型和嵌入型恶意代码清除的方式。四、基于互联网的恶意代码防护
了解基于互联网的恶意代码防护概念。
一、恶意代码预防
1、基础概念
- 什么是恶意代码
-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》第二十八条:计算机病毒,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,影响计算机使用,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(1994.02.18)。
- 恶意代码,是指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,破坏计算机数据,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的程序代码,指令。
- 类型:二进制代码、脚本语言、宏语言等。
- 表现形式:病毒、蠕虫、后门程序、木马、流氓软件、逻辑炸弹等。
2、恶意代码传播方式
- 文件传播
- 感染
- 移动介质
- 网络传播
- 网页、电子邮件、即时通讯、共享、漏洞
- 软件部署
- 逻辑炸弹
- 预留后门
- 文件捆绑
3、恶意代码的预防技术
- 增强安全策略与意识
- 减少漏洞
- 补丁管理
- 主机加固
- 减轻威胁
- 防病毒软件
- 间谍软件检测和删除工具
- 入侵检测(IDS)/入侵防御(IPS)系统
- 防火墙
- 路由器、应用安全设置等
二、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
1、特征码扫描
- 工作机制:特征匹配
- 病毒库(恶意代码特征库)
- 扫描(特征匹配过程)
- 优势
- 准确(误报率低)
- 易于管理
- 不足
- 效率问题(特征库不断庞大、依赖厂商)
- 滞后(先有病毒后有特征库,需要持续更新)
2、行为检测
- 工作机制:基于统计数据
- 恶意代码行为有哪些
- 行为符合度
- 优势
- 能检测到未知病毒
- 不足
- 误报率高
- 难点:病毒不可判定原则
3、恶意代码分析技术
- 静态分析
- 不实际执行恶意代码,直接对二进制代码进行分析
- 文件特性,如文件形态、版本、存储位置、长度等。
- 文件格式,如PE信息、API调用等。
- 由于不需要运行恶意代码,静态分析方法不会影响运行环境的安全。
- 不实际执行恶意代码,直接对二进制代码进行分析
- 动态分析
- 动态分析是指在虚拟运行环境中,使用测试及监控软件,检测恶意代码行为,分析其执行流程及处理数据的状态,从而判断恶意代码的性质,并掌握其行为特点。
- 运行恶意代码并使用监控及测试软件分析
- 本地行为:文件读写、注册表读写等。
- 网络行为:远程访问、调用等。
三、恶意代码的清除
1、感染引导区
- 修复 / 重建引导区
2、感染文件
- 附着型:逆向还原(从正常文件中删除恶意代码)
- 替换型:备份还原(正常文件替换感染文件)
3、独立文件
- 内存退出,删除文件
4、嵌入型
- 更新软件或系统
- 重置系统
四、基于互联网的恶意代码防护
1、恶意代码监测与预警体系
- 蜜罐、蜜网
- 蜜罐:建立有故意漏洞的系统,用于引诱入侵者攻击的诱饵计算机系统。
- 蜜网:建立有故意漏洞的网络,由多个蜜罐组成的网络为入侵者提供了更复杂的环境。
2、恶意代码云查杀
- 分布式计算